HEADLINES

·头条

壹头条 | 壹壹手记:奔赴农业现代化的星辰大海

2023-11-24


“你们有机会一定要跟着我去产区实地看看。”


第一次见面,老于便热情地向我们发出了邀请。彼时的我们,对于新盟风控还一知半解。



7月初的一天,偶然间我们见到了壹号新盟风控副总经理于权水,初次见面时,他便向我们介绍了新盟风控在做的事情:帮助农业科技转型,建立品质评级标准,助力农民开拓市场……言谈中,那份自豪与成就感,瞬间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亲切的样子让我们忍不住开始唤他“老于”。


他说,“新盟风控是一个充满了情怀的科技公司,成立的初衷就是想用科技为农民做点什么,为中国农业发展做点什么”。


而中关村壹号,也想为新盟风控做点什么。

10月中下旬,当初的约定,变成了现实。


冬枣大丰收的时节,我们和“老于”一同驾车前往了有着“中国冬枣之乡”之称的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去探秘新盟风控与沾化冬枣的故事。



一、冬枣之乡的沧桑巨变


经过5小时的车程,汽车终于驶入沾化区下洼镇,道路旁遍地的冬枣树,似乎和印象中的“高达10米”不太一样。,这里的枣树仅一人多高,光亮赭红、果肉饱满的冬枣挂满枝头,抬手就能轻松采摘到。咬一口鲜甜脆爽,回味无穷。


老于边开车边向我们科普着沾化冬枣,1984年的时候,沾化发现了56棵枣树,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历经40年发展成了50万亩冬枣园林,更是通过短枝嫁接的方式培育出了沾化下洼镇独有的“沾化二代冬枣”,比一代冬枣个头更大,甜度更高,水份更多,果皮更薄,果肉更脆,枣渣更少。



“我基本上吃过了市面上所有的冬枣,毫不夸张地说,沾化二代冬枣是我吃过最好吃的枣。”老于一脸真诚。


果子是好果子,但沾化冬枣一路走来并不容易。新品种抗灾害能力弱,品质不稳定,且早年间当地枣农还处于被动的自产自销、坐等上门收购的传统销售状态,再加上大环境不好,果商恶意压价,种种原因导致沾化冬枣曾出现大面积滞销的情况,枣农们的辛勤劳作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许多家庭因此陷入了困境。然而,随着数字化手段和产销贯通运营体系的上线,一切都开始好转。


沾化冬枣曲折的故事令我感慨万分,在我们眼中,满树的冬枣只是饭后加餐,但对于枣农而言,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是孩子的新课本,是老人的医药费,是一大家子的经济来源……


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兴农”,如今沾化这片属于冬枣的沃土焕发出勃勃生机,冬枣这棵“富民树”上长出了繁茂的“智慧果”,枣农们的腰包也鼓了起来……车窗外采摘丰收的景象映入眼帘,喜悦的笑容洋溢在每一位枣农的脸上,我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了科技助农的意义。


二、倾尽一生的执着与坚守


跟着老于,我们来到了国道旁一处不起眼的冬枣摊,这位满脸慈祥的老人名叫卢功元,老于每次来沾化都会来看他。见到我们来,卢大爷热情地摘了三大箱冬枣送给我们,豪爽劲果然很“山东”。



卢大爷说他自1995年开始种枣,和冬枣打了半辈子的交道,从最初的寥寥几亩到现在的“冬枣之乡”,卢大爷都是参与者。他独自一人精心打理着10多亩的枣园,用这一方土地养活了整个家庭。如今孩子们都在城里安家立业,想把卢大爷接过去,但卢大爷却不愿意了,“种枣虽然不轻松,但很开心,我不想去城里,就想种到干不动了为止。”一提起种枣,卢大爷就满面笑容,或许,枣园不仅仅是一片农田,更是他的精神家园。



卢大爷只是下洼镇万千枣农的缩影,近年来冬枣从业人员老龄化严重,年轻人都外出打拼了,早已与“农民”的身份割裂。60岁,本该享清福的年纪,他却不愿停下,问及身体是否吃得消时,他告诉我们,现在的枣园已经不像从前那样原始,在现代技术的加持下,既省心也省力,而且数字化的手段也让产量和收入都增加了不少。


写字楼里的工作让我们很少能近距离接触到像卢大爷这样的农耕者。在采访卢大爷时,我感受到了他对冬枣倾尽一生的执着与坚守,看到了一个普通农民的匠心,晒得黝黑的皮肤、满是老茧的双手,是他蓬勃生命力的勋章,任由汗水滴落,与泥土结伴终老,在这片荒芜落后的土地上播种出希望的田野。此刻,“勤劳”、“淳朴”这些形容词开始具象化。



三、将科技成果送到田间地头


告别了卢大爷,老于带着我们参观了冬枣研究所的智能化大棚。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卢大爷所说的“现代技术”,老于告诉我们,“新盟风控在下洼镇各方位上线运营12个标准化数字化示范基地,覆盖12000亩冬枣园,通过水肥一体化自动管理,气象、空气、土壤、虫情实时监测,实现科学精准种植,有效降低投入品、人工、病虫害造成的损失成本,提升冬枣产量和品质。”



冬枣缺水了,平台可以自动通知枣农,枣农还可以用手机一键浇水;土壤缺肥了,平台会进行提醒,枣农可以用电脑操控施肥……数字化的手段给冬枣当起了“保姆”,给予全天24小时的悉心照料。老于兴奋地向我们演示着。


“不仅枣农轻松了,产量也提高了”根据新盟风控统计的数据显示,在数字化示范基地投入使用1年后,下洼镇冬枣园的平均每亩产量增加200-300斤。



现代技术与传统农业的结合,既为农田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升了效益,也为传统的农耕文化赋予了新的内涵,为农业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


用科技创新踏出乡村振兴实践的足音,是“新盟风控”们的征途,是农业现代化的星辰大海。


四、“新盟人”“新农人” 共绘乡村振兴画卷


距离冬枣研究所不远的下洼镇尚泊头村,我们见到了90后村书记张鹏。他曾是一名军人,复员回乡后原本计划投身商海,却意外被推选为村书记,从此开始了他的“新农人”梦。也许是因为常年游走在田间地头,晒多了太阳,90后的张鹏看起来有着比同龄人更多的成熟与稳重。



张鹏给自己取了个有趣的外号——"张思想",正如这个名字一样,他不喜墨守成规,有着新时代年轻人的新思想。


说起冬枣更是滔滔不绝,“种枣就跟看病一样,不能只用目光去诊断、去看,要依托可行性的数据,要科学种植,新盟风控做到了,为沾化冬枣带来了新希望。”他表现出了对于现代农业的前瞻性认知。


张鹏说他们村有三个目标:村民有钱,心里有爱,满眼有期待。每每谈及村里的冬枣,他满脸自豪,表示要用科技的力量,带领沾化二代冬枣走向世界。


真是一个遥远而又真实的梦想。从张鹏这里,我真切地感受到“新农人”的热情与力量。不管是眼前这位满眼有期待的“新农人”村书记,还是胸怀梦想的“新盟人”,他们都在自己的领域努力成为一名振兴乡村的“兴农人”,用青春在枣树间热烈绽放,在广袤的土地上耕耘广阔未来,不只是幸福乡村的今天,更是充满希望的明天。


“希望通过我们的技术和创新,为农民们带来更多支持和帮助,让农民的生活变得更好,也让消费者吃到真产地的真产品。”老于对我们说。


或许,这就是新盟风控存在的意义。

而这,也正是壹号的意义。


新盟风控带领沾化冬枣走出了山东,壹号也希望带领园区更多优秀企业,迈向世界舞台。


回京路上,金色晚霞漫天,天空被织成发光的锦缎,就像我们必将走上的科技强国之路。


未来,中关村壹号将继续用文字和镜头,去记录更多科技力量,通过专业的产业服务和有温度的企业服务,助力园区企业高质量发展,让更多优质的园区企业发光发热,与园区企业壹同延续中关村的光荣与梦想,不负祖国科技创新的使命。



壹号媒体服务


截至目前,中关村壹号每年为园区企业提供媒体服务200余次,帮助园企中科驭数对接央视《中国芯》节目采访、北京台《京津冀大格局》节目采访;帮助卡莱特、声智科技对接北京日报《见证说》采访;帮助5家企业对接BTV科教频道进行直播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