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LINES

·头条

2021中关村智能网联汽车国际创新论坛落幕 | 看最“硬”、最“软”如何碰撞?

2021-10-28

聚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搭建中关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交流平台,10月20日,第三届全球硬科技嘉年华系列论坛-2021中关村智能网联汽车国际创新论坛在中关村壹号圆满落幕。

论坛以“智车智驾 智创未来”为主题,设置了“平行论坛+大赛+嘉年华”三大板块,包括五场平行论坛、两场重磅报告、三十八场主题演讲、三场圆桌讨论,邀请清华大学等多个科研机构和80余家硬科技企业的行业大咖、业内领军人物亮相论坛,2021中关村智能网联汽车前沿技术创新大赛决赛和自动驾驶嘉年华活动同期成功举行。


最“硬”的论坛将产生哪些碰撞?
最“软”的论坛会激发什么观点?
共话智能汽车的“硬实力”,
共商软件怎样定义汽车,
10月21日
论坛最后一天,
精彩依旧不断!

上午,论坛以“智能汽车的‘硬实力’”为主题,汇聚了来自中国信科、英特尔、万集科技、兆易创新、Mobileye、地平线、黑芝麻智能等智能汽车芯片企业的大咖进行主题分享,并邀请了来自超星未来、北科天绘、行易道、中科慧眼的企业嘉宾进行圆桌交流。

图片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邓志东主持)


智能汽车的“硬实力”


图片

(中国信科集团副总经理、专家委主任陈山枝博士)


中国信科集团副总经理、专家委主任陈山枝博士为论坛致辞。他表示,作为国内创新高地,中关村高校、科研院所云集,创新人才密集,上市科技公司数量和独角兽企业数量在国内居于首位。立足海淀,辐射全国,中关村各个高校、科研机构、创新企业正持续在智能汽车领域加速发力。


智能汽车产业是与车联网、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当前全球汽车与交通出行领域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已成为各个国家争夺的战略制高点。随着中国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智能汽车的硬实力和网联智能的软实力不断提升,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产业链正在形成,我们对此也充满期待。

图片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

《开放的智能边缘构筑未来智能驾驶系统新的数字化基础》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表示,目前有两类基础设施,一类是云计算基础设施,一类是高性能计算中心。未来它们都需要通过智能边缘计算来提供定制化和实时的计算能力。XPU时代,英特尔认为智能驾驶、智能机器人、智能交通、智能制造都是未来智能计算和边缘计算需要处理的垂直领域,开放合作才能促进未来智能边缘领域的升级换代。

图片

(万集科技汽车电子事业部技术总监王泮义)


《万集科技在车载激光雷达领域的进展情况》
万集科技汽车电子事业部技术总监王泮义分享了万集科技对激光雷达路线的理解。他介绍了万集OPA激光雷达项目的最新进展和成果。车载激光雷达的时代才刚刚开始,需要各个行业的支持。预计明年年底万集MEMS激光雷达具备量产能力。未来10年,万集科技将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交通生态综合服务提供商。
图片

(兆易创新汽车市场部总监史有强)


《全国产车规级闪存芯片赋能智能网联汽车》

兆易创新汽车市场部总监史有强从汽车电子化百年发展历程切入,介绍了汽车智能化新发展。智能化带来大量的软件代码存储需求。兆易创新是集存储、控制、传感器于一体的领先的半导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能够在汽车领域提供最优产品,助力汽车智能化。

图片

(Mobileye大中华区总经理童立丰)


《自动驾驶背景下,公共出行与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关键技术》

Mobileye是英特尔旗下汽车行业的标杆企业,致力于通过软硬件一体化、平台开放式的生态体系带动智能汽车产业发展。Mobileye大中华区总经理童立丰从ADAS技术在细分场景的落地分析了技术与产业应用的融合,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提供软硬件一体化平台,构建开放式的生态体系。

图片

(地平线智能驾驶产品线高级总监刘福成)


《整车的智能计算平台赋能,共建全场景智能汽车开放生态》

地平线智能驾驶产品线高级总监刘福成认为,目前智能汽车发展趋势一是中国成为全球顶级汽车智能芯片的“角斗场”,二是在中国自主品牌智能化战略面临三条路径——全栈智能化巨头、生态共赢、垂直自研。地平线将秉承软硬结合的理念,以技术开放、高效支撑、共同开发、灵活服务为合作宗旨,与产业链上下游所有合作伙伴建立开放共赢的合作关系,拥抱价值共创、繁荣普惠的行业未来。

图片

(黑芝麻智能CMO杨宇欣)


《高性能自动驾驶芯片赋能智慧出行》

黑芝麻智能CMO杨宇欣认为,自动驾驶成为未来人类社会的核心生产力,车路协同是智能交通发展的大趋势,自动驾驶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中国弯道超车的机遇。从传统汽车时代到智能驾驶时代,再到无人驾驶时代,高性能计算成为智能汽车软硬件发展的核心和基础,电子技术成为汽车行业演进的推手,强大的计算平台是支撑“软件定义汽车”实现的基础,舞台大小由芯片决定。

图片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邓志东、超星未来CEO张剑、北科天绘CEO张智武、行易道CEO赵捷、中科慧眼CEO姜安)

最“硬”的圆桌交流会产生哪些碰撞?自动驾驶“硬实力”圆桌论坛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邓志东主持,超星未来CEO张剑、北科天绘CEO张智武、行易道CEO赵捷、中科慧眼CEO姜安等四位智能网联汽车硬件领域大咖分享了对智能网联汽车的认识,并展示了各家企业“硬实力”。

易道CEO赵捷:

“硬件如何量产?前装量产方面,我们公司秉持两个原则,一是技术上高标准,二是产品一致性。公司从研发体系建设到质量体系建设,再到产线建设都秉持这两个原则,所以能够实现前装量产的顺利交付。”

北科天绘CEO张智武:

“车端和路端产品有什么区别?车端是一个动态环境,路端是一个静态环境,但是对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的要求是一样的。技术性能上:车端对小体积、低成本、低功耗、电磁兼容性要求更高,路端对激光雷达的高分辨、高帧频(也就是接近5G的低时延)有刚需。从爆发点来讲,时间上差不多是同步的。路端激光雷达是基础设施,一次性投入大,形成一个闭环是需要时间。车端配合整车的验证周期长,但是它一旦起量可能就是巨大的量。我预测“激光雷达”落地的黎明前夜就在这2-3年。”

中科慧眼CEO姜安:

“智能驾驶感知系统的未来和终局在哪里?目前大家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未来更多的应该还是多传感器融合。高端车未来趋势更多还是双目+激光雷达,例如新一代奔驰S级;低端车采用单目+毫米波雷达,或者只用双目,例如大发、铃木。”

超星未来CEO张剑:

“智能网联汽车的未来趋势必然是多源融合感知,中央计算平台在考虑算力富裕的同时,还必须兼顾到计算效率以及对多源感知信息的支持,而不仅限于视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联动,尤其是零部件企业之间的衔接交流,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主机厂的需求,因此计算平台应当具备广阔的适应性和移植性,做到快速适配不同的传感器和迭代更新的算法。”


软件定义汽车是智能汽车发展中目前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也逐渐成为行业共识。
下午,论坛以“软件定义汽车”为主题展开,汇聚了来自中科创达、国汽智控、百度Apollo、华为、微软、四维图新、云驰未来、清华大学、乙态科技等智能汽车软件企业的大咖进行主题分享,并邀请了来自联通、梧桐车联、禾多科技等企业的嘉宾围绕“软件定义汽车”进行圆桌讨论。
图片
(联通车辆智能网联研究院院长周光涛主持)


软件定义汽车


图片

(中科创达高级副总裁、智能汽车事业群总裁常衡生)


《创造丰富多彩的智能世界》

常衡生介绍了整个软件定义汽车产业和架构的演进和变化。他认为,尽管软件在智能汽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事实上汽车还是一个硬件属性非常强的制造性产业。我们讲软件定义汽车已经成为全行业的共识,是因为汽车上存在着越来越多的以软件用户体验为主的属性。今天的汽车行业已经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谁能够更快速地响应客户市场的用户需求,快速按照用户反馈更新软件,谁就会有更强的创新。

图片

(国汽智控副总裁张小斌)


《车路协同计算支持,智能汽车软件的持续发展》

张小斌全面介绍了软件定义汽车面临的挑战,细致解读了车控操作系统的研究成果和车云协同计算基础框架。张小斌表示,软件定义汽车,通过车云协同计算能够推动5G应用落地、车端算力拓展和云端应用开发,保障软件的持续发展。

图片

(百度Apollo车路协同首席架构师杨凡)


《百度Apollo——软件定义汽车》

智能汽车大幕拉开,迅猛发展大势已定。杨凡认为,汽车智能化发展超出大部分人的想象,智能交互系统将成为汽车主流标配,自动驾驶能力将成为智能汽车决胜点。现场,他介绍了Apollo 6.0架构图,Apollo正在从智舱、智驾、智图、智云多个维度构建百度ACE智能交通体系。

图片

(华为智能汽车产业发展总监付立鼎)


《智能汽车产业发展华为实践与思考》

付立鼎表示,汽车走向数字化面临的挑战是“烟囱系统”向平台化转变。他认为,助力高等级智能驾驶产业落地,可演进框架方案是关键基础能力,瞄准产业演进方向是要点。华为聚焦数字平台基础要素,旨在助力车企实现软件定义汽车。

图片

(微软云计算与人工智能事业部首席产品总监丁秉公)


《微软AI语音技术能力》

丁秉公现场展示了微软语音合成声音媲美人类的出色表现。汽车用户越来越青睐自然动听的车载语音。微软AI语音声音自然,情感丰富,支持全球超过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语言,并且支持灵活的云端调用,以及强大的语音定制能力。

图片

(四维图新自动驾驶研发部总经理李阳)


《自动驾驶量产浪潮下的软件开发123》

四维图新是来自实创科技园的企业。李阳表示,随着行业的发展,智能整车、硬件、软件一起形成了相对明确的发展路径和迭代节奏。在当前这一代以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融合为主流配置的情况下,站在更为开放的硬件伙伴肩膀,四维图新的软件工程师就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解决过去同等传感器下难以解决的边缘问题。通过对每一个问题的严谨分析、管理,才能够做出好用,安全,可依赖的产品。

高精地图作为重要“传感器”之一,也会越来越开放,越来越鲜活,让大家能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才华。

图片

(云驰未来CEO曾剑隽)


《智能汽车安全网关及其应用实践》

曾剑隽认为,随着软件定义汽车和自动驾驶在整个汽车工业的落地,信息安全和功能安全的融合一定会是未来整个软件定义汽车真正去落地的基石因素。他全面介绍了云驰未来在智能汽车安全网关的实践经验。

图片

(清华大学网络研究院副教授张超)


《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研究与实践》

张超表示,现在是汽车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时代,每个层面都面临着安全的威胁,包括接入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无人驾驶安全。我们认为比较好的解决方案是软硬件协同,车载安全芯片为智能网联汽车安全防护提供了方案。

图片

(乙态科技副总裁胡晓维)


《汽车操作系统与软件容器》

“汽车为什么需要容器?软件正在吃掉汽车,现有的虚拟化方案不适合......”汽车就是一个拥有着强大算力的计算机,它运行着不同供应商和开发者所写的应用程序。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虚拟化,虚拟化会帮助智能汽车厂商从产品向软件平台来演化。胡晓维从必要性角度介绍了乙态科技的轻量级高性能虚拟机方案WasmEdge。

图片

(联通车辆智能网联研究院院长周光涛、云驰未来CEO曾剑隽、梧桐车联CTO王永亮、禾多科技全球商业合作高级副总裁黄雷、国汽智控副总裁张小斌)


最后,圆桌论坛围绕“软件定义汽车”展开,由联通车辆智能网联研究院院长周光涛主持,来自云驰未来、梧桐车联、禾多科技、国汽智控的四位嘉宾进行了观点碰撞。

嘉宾们表示,随着中国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在国内市场从感知、决策到执行层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链千帆竞发。因此,软件定义汽车不仅仅只是带来汽车功能上的改变,而是在感知、决策以及执行三个重要层级上加入软件渗透,为汽车商业模式革新夯实基础,产业链上下游也将迎来巨大的市场机会。

图片

智能驾驶汽车产业是与AI、物联网、高性能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当前全球汽车与交通出行领域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已成为各国争抢的战略制高点。

2021中关村智能网联汽车国际创新论坛旨在搭建中关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交流的平台,为创新企业提供展示的舞台,借助论坛和赛事充分介绍和宣传北京自贸区科技创新片区的未来发展,促进中关村自动驾驶创新示范区建设,为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发展汇聚和储备动能。

本届论坛由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指导,由实创股份主办,由北京国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究院、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清华智能产业研究院、赛尔网络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由翠湖网联、中关村壹号、TIE国际创新走廊共同承办。

最前沿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进展!
最硬核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技术!
最豪华的产学研嘉宾阵容!
中关村智能网联汽车创新论坛,
我们明年再见!

资料来源:实创科技园

图片
中关村壹号
全球硬科技(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NEXT EDGE OF THE WORLD
图片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